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本市政策
温州市民政局 温州市财政局 温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温州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实施办法》(试行)和《温州市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时间:2016-08-18 来源:温州残联 字号:[ ]

各县(市、区)民政局、财政局、残联:

为保障我市困难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解决重度残疾人长期照护困难,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6〕3号)等文件精神,现将《温州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实施办法》(试行)和《温州市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并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

 

  
温州市民政局    温州市财政局    温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2016年6月7日

 

温州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6〕3号)、《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浙江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实施办法〉和〈浙江省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浙民福〔2016〕23号)等规定,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是为了弥补残疾人由于自身残疾而导致获取收入困难、生活费用额外增加,在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制度基础上单独发放给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的一项社会生活补贴。

第二章  补贴对象及标准

 

第三条  具有本市户籍,持有本市颁发的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下的残疾人或本人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下的劳动年龄段残疾人,均可申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

下列残疾人不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

(一)违法犯罪,正在执行监禁刑罚的;

(二)纳入特困人员供养的;

(三)领取工伤保险生活护理费的;

(四)享受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政策的;

(五)其他规定不能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

第四条  对既符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条件,又符合因公致残、离休等生活补贴(津贴)条件的残疾人,只能择高申领其中一类生活补贴(津贴)。

第五条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根据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或本人收入状况核定,由民政部门按照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认定办法组织实施。

第六条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按照当地低保标准30%比例计发,并随着低保标准调整而动态进行调整,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报省民政厅、省残联和市民政局、市残联备案。

 

第三章  补贴申请及审批

 

第七条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实行“自愿申请、逐级审核、限时办理、公正公开”的管理办法:

(一)申请。应由残疾人本人、监护人或委托代理人向户籍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本人或监护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所在村居(社区)代为提出申请(申请表格见附件)。

(二)初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收到申请后,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残疾程度以及收入、低保状况等进行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并对通过初审的在申请人所在村居(社区)公示,未通过初审的应书面告知并说明理由。公示时间不少于七天,公示无异议的报县(市、区)残联。公示期间接到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针对异议的事实进行核实,并在公示结束后三个工作日内提出复核意见。

(三)审核。县(市、区)残联收到初审意见后,对申请人的残疾状况进行审核,审核工作应在七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合格的申请转送同级民政部门审定。

(四)审定。县(市、区)民政部门根据残疾人及家庭收入情况进行审定,审定工作应在七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将审定结果反馈同级残联。通过审定的名单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申请人所在村居(社区)公布,未通过审核、审定的应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八条  申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除填报申请表外,需提供以下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一)本人居民身份证;

(二)户口簿;

(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四)申请人签署同意《温州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授权查询及诚信承诺书》;

(五)低保证或低保边缘家庭救助证等材料;

(六)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四章  补贴发放

 

第九条  凡是资格审定合格的残疾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自递交申请当月起计发。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应由县残联会同县民政、财政部门采取社会化形式,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按月发放,发放时间为每月10日前。

 

第五章  资金保障

 

第十条  各县(市、区)要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市财政对各区在省财政经费补助的基础上,不足部分按现行财政体制给予补助,其他县(市)由当地财政自行承担。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动态管理。各县(市、区)要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资格定期复核制度,对发放对象实行应补尽补,应退则退的动态管理机制。资格复核采取补贴对象主动申报和主管部门定期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每半年复核一次。复核内容包括申请人变故、户籍迁移、收入变动、残疾状况等情况。因发放对象去世、户籍迁出、收入增加等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条件的,应即时调整,随低保相关待遇同步停止发放。

第十二条  信息管理。各级民政、残联应按照政府预算公开和推进电子政务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残疾人实名制两项补贴工作网络信息平台,做好信息管理工作,按月录入、报送相关信息并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及时、准确,实现部门之间信息共享。

第十三条  监督检查。各级民政、残联应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和管理工作,并主动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各县(市、区)残联应加强残疾人证管理,严格按规定发放残疾人证;市民政、残联将会同市有关部门对补贴发放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

第十四条  对违反规定截留、挪用、移用补助资金,财政预算资金安排不到位,不发或少发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损害残疾人权益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各县(市、区)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或具体规定,并在出台后一个月内报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残联和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残联备案。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残联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原《关于转发浙江省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温民救〔2008〕215号)、《温州市无固定收入残疾人生活补贴实施办法(试行)》(温残联教就〔2013〕21号)、《关于对市区重度残疾人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温残联教[2007]95号)同时废止。

 

附件:温州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申请表

 

附件

温州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

 

      县(市、区)        乡镇(街道)       村(社区)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身份证号

残疾类别

残疾等级

残疾人证号

户籍地

居住地

家庭电话

领取存折

开户银行

银行账号

监护人姓名

监护人

联系电话

家庭或本人经济状况

□低保家庭

□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00-150%之间的家庭

□本人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下的残疾人

申请承诺

本人申请生活补贴并承诺,如在享受补贴期间发生文件规定停发情况时,主动申请停发补贴,如有不实,同意审批机构追缴已发补贴。

 

 申请人(监护人)签字;              年   月   日

 

申请人(监护人)签字:                年   月   日

 

村(社区)评议核实情况

                                     (盖章)

 经办人:          负责人:         年   月   日

 

乡镇(街道)

初审意见

经初审,该残疾人符合享受生活补贴条件,并已于  月    日— 月  日在所在村(社区)进行公示,辖区居民未提出异议。                              

                                 (盖章)

 经办人:           负责人:            年   月   日

经办人:           负责人:                     年   月   日

 

县(市、区)残联审核意见

                                 

                                     (盖章)

 经办人:            负责人:           年   月   日

 

县(市、区)民政审定意见

                                      (盖章)

 经办人:            负责人:           年   月   日

 

温州市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6〕3号)、《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浙江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实施办法〉和〈浙江省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浙民福〔2016〕23号)等规定,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是为了解决残疾人长期照护困难,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确保残疾人得到基本照料,单独发放给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用于照料服务的一项社会福利补贴。

 

第二章  补贴对象及标准

 

第三条  凡具有本市户籍,持有本市颁发的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生活不能自理且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残疾人和其他精神、智力残疾人,均可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长期照护是指因残疾产生的特殊护理消费品和照护服务支出持续6个月以上的。

下列残疾人不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1)违法犯罪,正在执行监禁刑罚的;

(2)纳入特困人员供养的;

(3)领取工伤保险生活护理费的;

(4)60周岁以上已经享受养老服务补贴政策的;

(5)其他规定不能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

第四条  对既符合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条件,又符合因公致残、离休等护理补贴(津贴)条件的残疾人,只能择高申领其中一类护理补贴(津贴)。

第五条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采取按照残疾类别、等级直接认定或由第三方评定的办法进行认定。凡是能够按照残疾类别、等级认定的,可采取直接认定办法认定;确实难以直接认定的,则采取第三方评定的办法认定。被评定人无故不接受评定的,从次月起停止发放资金。

根据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不同情形分为三类:

(1)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主要是一级肢体、一级精神、一级智力残疾人;

(2)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主要是一级视力、二级精神、二级智力以及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二级肢体残疾人;

(3)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其他重度和三、四级精神和智力残疾人。

各县(市、区)残联应会同民政部门建立健全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制度,并参照省残联、省民政厅、省卫生和计划委员会制定的《浙江省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指导意见》(浙残联发[2016]24号)执行

第六条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根据照护服务费用支出情况,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基本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分为三档。照护服务费用包括护工工资、特殊护理消费品等支出。2016年全市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指导线,分别为每人每月500元、250元和125元。其中家庭不具备照料条件经当地民政、残联批准由机构托养照料服务的残疾人,在上述补贴标准基础上上浮50%,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提高标准,加大补贴力度。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护理支出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省民政厅、省残联和市民政局、市残联备案。

 

第三章   补贴申请及审批

 

第七条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审批,应实行“自愿申请、逐级审核、限时办理、公正公开”的管理办法:

(一)申请。由残疾人本人、监护人或委托代理人向户籍所在乡镇(街道)提出申请,本人或监护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社区)代为其提出申请(申请表格见附件)。

(二)初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收到申请后,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残疾程度进行核实,并对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提出初审意见。同时,对通过初审的名单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未通过初审的应书面告知并说明理由。公示时间不少于七天,公示无异议的报县(市、区)残联。公示期间接到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针对异议的事实进行核实,并在公示结束后三个工作日内提出复核意见。

(三)审核。县(市、区)残联收到初审意见后,对申请人残疾状况、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等进行审核,审核工作应在七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合格的申请转送同级民政部门审定。

(四)审定。县(市、区)民政部门对转送的材料进行审定,审定工作应在七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将审定结果反馈残联。通过审定的名单应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申请人所在村居(社区)公布,未通过审核、审定的应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八条  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除填报申请表外,需提供以下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一)本人居民身份证;

(二)户口簿;

(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四)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四章  补贴发放

 

第九条  凡资格审定合格的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自递交申请当月起计发。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应由残联会同民政、财政部门采取社会化形式,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按月发放,发放时间为每月10日前。有条件的地方,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发放。

 

第五章  资金保障

 

第十条  各县(市、区)要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市财政对各区在省财政经费补助的基础上,不足部分按现行财政体制给予补助,其他县(市)由当地财政自行承担。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动态管理。各县(市、区)要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资格定期复核制度,实行应补尽补,应退则退的动态管理机制。复核采取主动申报和主管部门定期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每半年复核一次。复核内容包括申请人变故、户籍迁移、残疾状况等情况。因发放对象去世、户籍迁出、残疾等级降低等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条件的,从次月起停发护理补贴。

第十二条  信息管理。各级民政、残联应按照政府预算公开和推进电子政务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残疾人实名制两项补贴工作网络信息平台,做好信息管理工作,按月录入、报送相关信息并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及时、准确,并逐步实现部门之间信息共享。

第十三条  绩效管理。各级民政、残联应会同相关部门对残疾人照料服务情况进行检查和绩效评价,进一步提升残疾人托(安)养照料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使用效益。对于未达到规定照料服务标准的,应督促限期进行整改,限期未整改的,取消照料服务资格;对于服务规范、绩效突出的,应予以表彰和奖励。残疾人照料服务应明确标准,相关服务标准由各县(市、区)民政、残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  监督检查各级民政、残联应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和管理工作,并主动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各县(市、区)残联应加强残疾人证管理,严格按规定发放残疾人证;市民政、残联将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对补贴发放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

对违反规定截留、挪用、移用补助资金,财政预算资金安排不到位,不发或少发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损害残疾人权益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五条 各县(市、区)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或具体规定,并在出台后一个月内报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残联和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残联备案。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残联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原《温州市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实施办法(试行)》(温残联教就〔2008〕81号)、《关于做好扩大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实施范围的通知》(温

残联教就〔2013〕20号)同时废止。

 

附件:温州市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申请表

 

附件

温州市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申请表

 

     县(市、区)     乡镇(街道)       村(社区)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身份证号

残疾类别

残疾等级

残疾人证号

户籍地

居住地

家庭电话

领取存折

开户银行

银行账号

监护人姓名

监护人

联系电话

长期被照护时间6个月以上

□是     □否

照料服务

方式

□集中托养   □日间照料   □居家安养   □项目服务

生活自理

状况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申请承诺

本人申请护理补贴并承诺,如在享受补贴期间发生文件规定停发情况时,主动申请停发补贴,如有不实,同意审批机构追缴已发补贴。

 

申请人(监护人)签字:                年   月   日

 

村(社区)评议核实情况

 

                                           (盖章)

经办人:          负责人:                     年   月   日

 

乡镇(街道)

初审意见

经初审,该残疾人符合享受护理补贴条件,并已于  月   日 —   月  日在所在村(社区)进行公示,辖区居民未提出异议。

 

                                        (盖章)

经办人:           负责人:                  年   月   日

 

县(市、区)

残联审核意见

 

                                          (盖章)

经办人:           负责人:                  年   月   日

 

县(市、区)民政审定意见

                                        (盖章)

经办人:           负责人:                  年   月   日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